
1900年的臺北市區改正計畫,將撫臺街列入街廓計畫,本建築推算應為撫臺街拓建後不久興建,於1910年完工,位在北門城內,屬舊撫臺街大和町。洋樓所在地為大和町四丁目八番地,原為合資會社高石組所使用,1930年代後轉為酒商佐土原吉雄先生的店舖,土地標示為大倉組株式會社〈土木建築營造業〉所有。
而有撫台街之名的出現,乃因台灣在清治末期建省時,將巡撫衙門建於現今中正區光復里延平南路與武昌街口,故延平南路舊稱為撫台街,所以延平南路上的這棟洋樓就被後世冠上此名。
戰後,在228事件前人民導報社所在地,1946年3月8日,警備總部查封人民導報,後被行政長官公署接管再交由國防部軍務局管理。撫台街洋樓失去日治時的貿易性質,轉為警備總部的諮詢案情室,不久,警總將其遷往他處,改成警備總部軍法室人員的宿舍,配給六戶居住,一層三戶。解嚴後,警備總部解散,撫台街洋樓成為安置國防部退休軍眷的寓所,後定居於此的八戶人家一一搬走,也曾開設中醫診所,後來成了雜草叢生的廢棄地。
1997年底正式定為市定古蹟,但2002年,卻因一把無名火幾乎燒盡,只剩一樓的石造建築。直到2009年初,文化局邀請藝文工作者、洋樓附近的地方人士,一同研究「古蹟再利用」的方式,最後由陳國慈女士認養,於2009年4月19日重新開放,至2012年3月結束。2012年底,由目前經營團隊接手,結合週邊攝影街商圈,並舉行創意影像特展,以全力打造為台北攝影中心為經營目標
重要年份記事
1997 市定古蹟
2000 2月6日發生大火
2006 8月,開始重建修復工作
2007 8月,修復完成
2009 4月,委由台北故事館經營
2013 台北攝影中心團隊進駐
1895 馬關條約 大倉組來台成立
1901 高石組成立
1910 撫臺洋樓落成
1930 酒商富九娘經營
1946 228前人民導報總部
1947 警總 國防部宿舍